張鐫銘講師文章
主張貶值
發布日期:2014-12-15 10:59:12 瀏覽次數:255
貶值論的主要代表作是新加坡博士俞喬。俞喬認為,中國外匯交易市場結構封閉并壟斷,貨幣當局是主要買方,國有銀行是主要賣方,是賣方壟斷與賣方寡頭性質,在市場上形成的現期匯率明顯地偏離競爭性市場上的公平價格,而遠期匯率則人為地排除了市場風險因素。
因此人民幣名義匯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當局的政策取向,實際上是"內在的固定匯率。"在外匯管制下講座人民幣名義匯率的"合理水平"沒有意義,應該考察實際匯率。實際匯率考慮到國內外價格水平的變化,真實地反映了本國產品在國外市場上的實際價格,或本國貨幣在國外市場上的實際購買力。俞喬計算的結果是:過去5年由于國內物價上升,人民幣對國際主要貨幣高估了30%;由于亞洲金融危機,人民幣對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的綜合實際匯率高估了45%。
西方輿論認為堅守人民幣與港幣匯率是為了避免惡性貶值競爭,這種假設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和誤導性。國際市場是由非政府投資者主導的,不是由政府決定的。美國財長魯賓不讓墨西哥比索貶值導致了1994年貨幣危機,IMF總裁康德蘇亦對泰國相同觀點。人民幣貶值能主導亞洲國家貨幣走向,只會產生短期心理振蕩。東南亞國家已經實行浮動匯率,除非出現嚴重政治振,不會大幅度貶值了。
文章由張鐫銘講師助理整理發布。
張鐫銘簡介